图说:研讨会现场 王蔚 摄影
主题为“作为日常生活的电子游戏——玩家身份认同与观念建构”的青年学者沙龙日前举行。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数字游戏文化研究中心承办,并得到了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城市人类学工作室和青少年社科研究工作室的支持。
上午的会议由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的金方廷博士主持。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崇选在致辞中说,本次沙龙旨在通过跨学科研究,深入探讨电子游戏这一新兴文化形态对社会观念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拓展丰富的研究视角,推动构建一个数实融合的现代文明新空间。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周安安博士发表了题为《游戏媒体视角下的全球青年思潮变迁——以为核心的考察》的报告。她从反身份认同和反观念建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极乐迪斯科》这一独立游戏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作品与思潮的互动关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黄锐杰做了点评。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欣博士发表了题为《中国电子游戏文化生产的历史结构》的报告。她从“电子游戏的技术史”与“使用电子游戏的社会历史”双重视角出发,详细梳理了中国电子游戏文化生产的结构变迁。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李汇川博士做了点评。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朱恬骅博士带来了题为《从“规则悖论”看电子游戏与玩家身份的生成》的报告。他通过对游戏规则与虚构性的深入分析,从“规则悖论”概念视角,探讨了电子游戏玩家身份的生成机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赵东川博士做了点评。
下午的圆桌讨论围绕“电子游戏何以成为文化”这一主题展开。来自学术界和游戏业界的与会者共同探讨了电子游戏文化的多维度内涵。学术研究者纷纷从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的角度,对电子游戏的文化属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提出,电子游戏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机制、互动方式和视觉呈现,构建了一个虚拟而真实的世界,成为当代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者还就人工智能与电子游戏的关系、游戏规则的灵活性、玩家与开发者之间的互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